什么是股市尾盘?如何分析股市尾盘

什么是股市尾盘?如何分析股市尾盘?

尾盘,向来被新股民朋友们所重视。指的是,下午14点30分到15点的这30分钟。尾盘可以有效地回顾前市,又能起到预测后市的作用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
尾市收红,且出现长下影线,此为探底获支撑后的反弹,次日以高开居多,新股民朋友们可以考虑跟进,“买在后一分钟”可以避免当日行情的风险。当然有时候尾盘拉升却带来次日股价冲高无力,这往往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:

1.主力实力目前不够。

由于主力实力有限,无法操纵股价- -路高歌猛进、气势如虹,只好利用有限的资金在尾盘迅速拉高,减少抛压盘带来的资金损失。

2.筹码不够集中。

由于盘内筹码过于分散,主力只好通过盘中震荡达到收集筹码和洗盘的目的。

3.股价已经跌到或者低于主力的成本。

股价过低,不仅增加了主力收集筹码的困难,还会让其他主力乘虚而入,这是主力无法容忍的,因此主力便会迅速拉高股价回到自己的成本区域。

4.打击散户信心。

在市场平均成本附近来回拉锯易挫伤散户的持股信心,达到逐渐收集散盘的目的。如果次日出现这种情况,新股民朋友们应该快速**平仓离场。

如果在大盘上行的趋势下,尾市放量大增,这个时候必须引起新股民朋友们的重视,好不要急于介入。因为这样的情况,次日开盘时*有可能碰上卖盘的抛压,股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小。而如果情况相反,在大盘下行的趋势中出现的尾市放巨量的情况,则有可能是投资者对股票信心不足,产生恐慌性地?售所造成的,这是大盘即将跳水的信号,新股民朋友们切不可心急入场。

鉴于尾盘的重要性,多空双方都会从收盘股指、股价这两方面进行激烈的争夺,其中必须引起新股民朋友们特别注意的有以下两点:

1.“星期效应”与“星期五效应”。

在每周的星期一,收盘股指、股价收阳线还是阴线,对全周交易的影响较大。因为多(空)方*战告捷,往往会乘胜追击,连接出现数根阳线或阴线,所以新股民应予*惕。

一般来说,在星期五的时候,投资者普遍会比较谨慎,因为其后有两天休市,这期间所发生的政治、经济事件难免会对市场产生影响,为了回避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,所以比较多的投资者会选择降低仓位。在海外市场上,这种局面是相当普遍的,被称为“星期五现象”。

2.庄家骗线。

庄家经常借助技术指标骗线,在尾盘放大单故意拉高或打压收盘股指、股价,造成次日跳空高开或者是低开,从而达到庄家次日趁股价拉高出货或者是低开压价吃货的目的。

要想看清尾盘是否存在庄家的骗线行为,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加以鉴别:(1)看有无大的成交量配合。

高收盘或者是低收盘,若成交量过小,那么就说明多(空)方无力量;若是成交量过大,那就说明是多方吃货或者是空方出货,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,新股民都必须*惕庄家的陷阱,谨慎入市。

(2)看有无利多或者是利空消息、传言配合,同时分析传言的真伪。

结合大成交量、利多或者是利空消息,可以初步确认是“多头”还是“空头”‘行情,从而决定是买人还是卖出股票。如果新股民一时无法认清是否庄家所为,为了防止上当受骗,操作中既不要“满仓”,也不要“空仓”。

所谓的尾盘也即是盘尾,一般是指收市前半小时的盘面表现。尾盘的成交量常常比较大,尾盘选股技巧有哪些呢?

**:找出自已的自选股,目标是上季度基金加仓的股票。

第二:找出近热点板块加入自选股。

第三:找出近结束洗盘走势的个股加入自选股。

第四:以上自选股复合尾盘买入法的要求,其一是近5天换手率好达到40%。其二是近5天成交量要有所放大。其三是我们买入的当天好是量能大的一天。其四就是尾盘买入时不要离5日线太远。其五是尾盘买入时好结束洗盘(这要有看盘和看K线走势的功力)。其五是尾盘买入法是超短线,如果刚刚入市并且不懂K线,均线,成交量,换手率等基本知识和相互关系的请不要参与尾盘买入法。

很多情况下,一只股票早上开盘后进行长时间的横盘,在均价附近窄幅整理,遇大盘下跌,它能坚持不动或被大盘稍有拖累后,也能迅速返回;而均线基本上保持一直线。此类股票往往会在下午耐不住寂寞,选择向上突破。但是如果在下午一开盘就突破的话,好不要跟进,因为此时多数属于主力试盘动作。

真正上攻的股票,一般都会选择在14:30分之后,特别是在14:35-14:40开始上攻。此时要看它的上升角度。如果超过80度的话,就会显得太急,容易产生抛压。有个别强势股14时刚过就展开攻势,这时候必须要放巨量,以接近90度的推升迅速涨停,否则的话容易夭折。漂亮的走势是先沿30度角运行几分钟,然后在大成交量的推动下改为45度到60度向上攻击,而均线此时也好紧随股价,呈30度以上的弧形。这样用20多分钟时间完全可以涨5%以上,甚至涨停。

温馨提示:《什么是股市尾盘?如何分析股市尾盘》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,谢谢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展开阅读全文